自實施“百千萬工程”以來,清城區以特色挖掘為關鍵點、以資源整合為著力點、以群眾參與為支撐點,以美麗圩鎮建設為抓手,聚焦典型鎮培育和風貌提升,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完善、特色產業培育和文化內涵挖掘,打造出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圩鎮樣板,繪就美麗圩鎮新畫卷,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一、規劃先行、塑造特色風貌,擘畫圩鎮發展藍圖。聘請省級規劃設計團隊,結合各鎮的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及區位條件,精準定位發展方向,全面完成典型鎮建設規劃編制,明確“一鎮一策”差異化發展路徑,明確美麗圩鎮建設工作目標,謀劃典型鎮培育建設項目庫,深挖各鎮資源稟賦,繪好美麗圩鎮建設和產業發展藍圖。例如,龍塘鎮依托高新區制造業當家和長隆旅游目的地“兩個引擎”為驅動,以“智造強鎮、長隆新城”為目標,打造清遠市區中心鎮;石角鎮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統籌抓好項目建設、產業發展、城鄉品質、公共服務等領域,全力打造工業強鎮;飛來峽鎮立足本鎮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,以“飛來畫卷,峽光勝境”為發展定位,積極探索新發展路徑,打造山水風光特色鎮。
二、多措并舉、聚焦環境提質,夯實圩鎮宜居基礎。以“干群聯動、大手牽小手”等形式帶動村民群眾做好圩鎮環境衛生秩序。通過“積分制”“紅黑榜”等機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變“要我建”為“我要建”。發動群眾參與,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。石角鎮常態化組織開展“流動紅黃旗”等自評自查工作,累計開展自評自查20余次;以“逢五出發”常態化機制長效提升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效,發動干部職工、群眾超過2000人次;黃布村在全市首推線上“鄉村振興積分平臺”,激發村民參與熱情;馬頭村推行“三個一元、五個包干”制度,建立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。持續開展主干道環境整治和“六亂”整治工作。龍塘鎮大力提升廣清大道、X844線、清暉南路等道路環境,2024年以來共拆除違章建筑331宗,面積達10.4萬平方米,清雜2600噸,種樹1.27萬棵,增綠14.3萬平方米,組織開展“洗澡凈衣”行動6次,16個村(社區)共摸排整改問題867個,進一步鞏固龍塘鎮人居環境整治成效。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民生。全區各圩鎮范圍內共計建有公共廁所14個、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共11所、鄉鎮衛生院6所、養老服務機構9家、長者飯堂合作餐飲店8家、綜合文化站5個、各類大小球場33個、便民服務中心4個、快遞物流點位41個。全面建成“學有所教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”的美麗宜居圩鎮。
三、扮靚容顏、提升農房品質,打造圩鎮宜居風貌。組織黨員干部帶頭、群眾積極響應、引入“他方資源”,形成“政府主導、群眾主體、社會參與”的共建格局。以點帶面推動“七個一”建設。以美麗示范主街和圩鎮客廳為中心,不斷完善提升圩鎮整體風貌,共計完成提升改造美麗示范主街5條、美麗鄉鎮入口通道8個、美麗圩鎮客廳4個、綠美生態小公園5個、農貿市場4個、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236棟、美麗河道9.7公里。精準定位,打造農房提升示范點。鳳城街道田龍社區、沙田社區創新模式,動員群眾力量打造農房品質提升示范點。如鳳城田龍社區以“小投入、微改造、大提升”為改造原則,秉持留住鄉愁、美得持久的理念,運用壓檐口、亮墻身、加腳線、描腰線、畫門窗“五步法”,對農房外立面實施“微改造”,精心推進社區57棟農房的風貌改造提升,運用傳統工藝、就地取材,打造出布局疏朗、富有韻味的現代化新農村。積極對接開展與建筑業央企結對共建。2024年以來,清城區積極推動重點建筑業央企如中建集團、中交集團,全面參與區鎮村建設,共有合作項目25個。引入專業團隊助力,清城區通過與廣東省規劃設計院、中建集團等高水平、高技術企業建立溝通機制,在項目設計、施工過程中科學謀劃,在技術層面上全方位保障農房風貌提升施工質量和效果。目前已全部完成5512棟農房品質提升工作。通過不斷提升圩鎮居民看得見、摸得著、用得上的地方,推動各鎮風貌蝶變煥新,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清遠市清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
2025年2月17日